準備的第一步
1.準備施工過程中可能使用的所有工具
包括:膠靴、橡膠手套、防護眼鏡、扳手(膜殼端蓋)、管鉗、甘油等。
2.清洗上游進水管道;
3.仔細評估進水水質;
4.檢查管道有無泄漏;
5.制備水溶性潤滑劑(化學純甘油);
6.確保使用的所有零件和化學品都是完整的;
7、檢查預處理系統運行和進水是否正常。

第二步是拆卸舊反滲透膜,安裝新膜
1.拆卸反滲透膜壓力容器,統一所有端蓋和零件,并按順序存放。
2.取出壓力容器中的舊反滲透膜元件,并將壓力容器清洗干凈。
3.取出新的膜元件,檢查元件上鹽水密封圈的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確(鹽水密封圈的開啟方向必須朝向進水方向),
4.將無鹽水密封圈的膜元件一端從壓力容器進水端平行推入膜殼,直到元件暴露在壓力容器進水端外約10厘米處。
5.將部件之間的連接管插入中心管。安裝前,在接頭的“O”形圈上涂抹少量甘油潤滑劑。如果沒有甘油潤滑劑,也可以直接用合格的預處理水潤濕。
6.取出第二個膜元件,檢查元件上鹽水密封圈的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確,握住元件,將第一個元件上的連接管插入元件的中心管,將元件平行推入壓力容器,直到第二個元件暴露在外約10厘米,如下圖所示:
7.重復上述步驟,直到所有部件安裝在壓力容器中,并轉移到濃水端。將連接管安裝在第一個分支部件的中心管上。組件和壓力容器的長度決定了可以安裝在單個壓力容器中的膜組件的數量。安裝時,將止推環安裝在壓力容器的濃水端。
8.檢查組件適配器上的O型圈,將組件適配器插入濃水端板,對準組件連接管,將濃水端板組件平行推入壓力容器;旋轉調整濃水端板組件,使其與外接管對齊;安裝端板環
9.將膜元件從進水口側推到濃水側,直到安裝的第一個膜元件與濃水端板牢固接觸。
10.安裝進口端板。在安裝進水端板之前,為了防止系統啟停時元件的軸向移動和元件之間的沖擊,可以通過調節件(厚度5毫米)調節膜元件和端板之間的間隙。
11.重復上述步驟,在每個壓力容器中安裝膜元件,并連接所有外部進水口、濃水和產水管道。

第三步:設備調試
1.調試前的檢查和準備,包括以下部分:
(1)配置測量儀器并校準每臺儀器;
(2)在系統各環節設置采樣點,正確設置聯鎖、延時、報警裝置;
(3)檢查壓力容器與清洗管道的連接,擰緊所有接頭;
(4)水泵等各種旋轉設備空載試運行,確保轉向正確,潤滑良好;
(5)打開采出水排放閥和濃水排放閥;
(6)啟動高壓泵前,調節高壓泵出口閥的開度,控制膜系統進水流量小于運行進水的50%。
2.檢查所有閥門,確保所有設置正確。膜系統的排水閥、進水控制閥和濃水控制閥必須全開。
3、用低壓、低流量合格的預處理出水驅趕膜元件和壓力容器中的空氣,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水和濃水均應排入下水道。
4.沖洗過程中,檢查所有閥門和管道的連接處是否有泄漏點。
5.干膜系統應連續運行
6.再次確認產水閥和濃水控制閥是處于打開位置。
7.第一次啟動高壓泵必須在高壓泵與膜元件之間的進水控制閥處于接近全關的狀態,以防備水流及水壓對膜元件的沖擊。
8.啟動高壓泵。
9.為避免super-流量和超壓對膜系統的影響,高壓泵啟動后應緩慢開啟高壓泵出口的入口控制閥,使濃水流量均勻升高至設計值,升壓速率應低于0.07 MPa秒。
10.在慢慢打開高壓泵出口進口控制閥的同時,慢慢關閉濃水控制閥,保持系統設計規定的濃水排放流量,同時觀察系統產出水的流量,逐步調整,使回收率達到設計值。
11、檢查所有化學藥劑用量是否與設計值一致,確定水的pH值。
12.系統連續運行1小時。當采出水合格后,先打開合格的采出水輸送閥,再關閉采出水排放閥,向后續設備供水。記錄第一組的所有操作參數。以上調整一般以手動操作方式進行,系統穩定后轉為自動操作方式。
13.連續運行24 ~ 48小時后,檢查所有記錄的系統性能數據,包括進水壓力、壓差、溫度、流量,回收率和電導率。同時,對進水、濃水和總系統產水進行采樣和分析。確認設備運行正常,施工完成。
推薦閱讀:《溫度降低時反滲透膜的運行與維護》
推薦閱讀:《溫度降低時反滲透膜的運行與維護》